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jpg
写之前,想法在脑子里是模糊的;写之后,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原本想不到的东西也会从指端流出来,这就是写作的乐趣之一。

两个人走同样的路,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哪怕是同样的风景,看风景的人感受也会不同。

昨晚和老婆一起看了《暗恋桃花源》话剧,看得她泪眼朦胧,我想大概是为《暗恋》里男女主角的悲剧而感动吧。今天怂恿她也把观后感写出来,算是两个人的命题作文,就像《暗恋桃花源》里面一个舞台两场剧。


发现话剧的魅力

看了和菜头的一篇文章,他强烈推荐《暗恋桃花源》这个话剧,便上网搜索,找到了99年金士杰的版本。二话不说,直接播放,而且我知道老婆肯定会看,因为她老早就说过想去剧场看这个剧。

多年前在武汉剧院看过唯一的一场话剧,张信哲的《露露听我说》,完全是抱着追星的目的看的,所以内容几乎全忘,只记得在那个小小的剧场里距离阿哲好近。

我对话剧一直没有兴趣,除了《露露听我说》,没有看过别的话剧,也从没有思考过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以至于在看《暗恋桃花源》时,忍不住暂停播放,像个傻子一样自言自语:“话剧演员要记住所有的台词啊,话剧演员在台上不能出错啊,话剧演员要一镜到底啊,同样是说话,他们说出来怎么这么动听,话剧演员真牛”,然后继续看下去。

《暗恋》第一幕结束,导演突然上台给演员说戏了,而且台上又来了一个《桃花源》的剧组,诧异之余镇定一下,心想或许是故意安排的吧,继续看下去,才发现果真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感叹这个话剧形式的别致。就像安迪沃霍尔故意在电影里留下那些穿帮镜头。

《暗恋》的戏比较少,第一幕是恋人在上海公园秋千下的离别,第二幕就是40多年后台北医院病床前的重逢。印象最深的是云之凡的一句话:

想不到啊,好大一个上海,我们可以在一块儿;小小的一个台北,把我们给难到了。

短短一句话,让人唏嘘不已,造化弄人。

《桃花源》的戏相对多一些,荒诞不经又轻松愉快。感叹小小一个舞台,区区几块幕布而已,演员的表演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跟随老陶划过平静的溪流,穿过漩涡,来到豁然开朗的桃花源。比起刚看的电影《谍影重重5》,完全是两个世界。商业大片直接把恢宏的画面送到眼前,眼花缭乱但过目即忘;而话剧很大程度要靠观众的想象,而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无边无际。

《暗恋桃花源》让我发现话剧的魅力。


人生如戏

老早就知道这部有名的话剧,直到昨晚才看。想必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听说了一部好剧或者好电影,但由于种种机缘不巧,一直没看。等到时机成熟观看之余,不免惊呼,甚至于在心中暗自后悔怎么没早点看;也在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已经看了,否则生命中少了些别样色彩。《暗恋桃花源》对我来说,便是这样一部又悔又庆幸的话剧。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和你看到的,以及那些影评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所以我不在意那些“这里边讲的根本不是那个意思”“更深的涵义你没看出来?!”……的声音。

《暗恋》和《桃花源》剧组租了同时间的话剧排练场地,话剧到结束时也没交代怎么会有这种巧合,于是这巧合变成了天注定的无所解释的巧合。《暗恋》是缠绵悱恻,令人唏嘘的悲情剧;《桃花源》是嬉笑怒骂,有些荒诞的轻喜剧。前者的男女主角琼瑶系--男俊女美,后者的周星驰系--男挫女丑。

于是,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齣戏居然由于地点的关系连在了一起,但就是看下去了,也不觉得生硬。许是这样反而有悲喜的情绪调和,许是看到了对爱情的加倍珍惜和随手可弃的强烈对比,许是明白了这世间本就是认真和荒诞参半的结合体。

《暗恋》让我想到且在心中反复回响的感慨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别,有可能就是一生。而在这和平万安的现在,又有多少人玩弄爱情,玩弄他人,最终伤人伤己?

而《桃花源》给我传递的信息则更为直接:你以为傍个大款就万事大吉了?并不是只有捕大鱼的地方才有大浪,有些人的心中就有许多漩涡和暗涌,足以毁了你的性命和一生。

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