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年日记,我的方法与意外收获

礼物.jpg
我从今年1月1号开始写日记,截至昨天一天不落地写了337天。一天300字左右,写了差不多10万字了。对于有类似经历的人来说,这可能是小菜一碟,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很不一样的体验。我从来没想过能一天不落地写下来,因为过去全是失败的经历。现在手边还有一本13年的日记本,翻看一下,发现轨迹大概是这样的:

最初一周七篇,接下来一周一篇,再后来一月一篇。

过一段时间突然心血来潮又提笔,结果只是把上面这个“日记->周记->月记->季度记”的过程再重复一遍,就这样,一个本从13年写到15年。

相信不少人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只是主题不一样,可能是写日记,也可能是跑步,可能是读书,也可能是减肥。对于很多人,最不缺的大概就是半途而废的经历了。

一.我的方法

在说写日记给我带来的收获之前,我先说说我是怎么做到的。

1.读库日记本

日课2016.jpg

15年底买了两套读库的日记本,老婆用的是「日课」,我用的是「日禅」。买的时候觉得贵,拿到实物后,在手里抚摸、翻看,觉得本子真美,乃至于一开始,根本不舍得在上面写字。

因为是一日一课,如果某一天不写,那么那一页就是空白。因为不愿意留空白,就得写下去。就像玩超级玛丽,要是一排金币中落下一个没吃到,心里就会很不舒服。

日记本的大小,和我张开的手掌差不多,一页能写三百字左右,十五分钟就能写完,没有负担。想多写?对不起,空间不够。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初期用力过猛,如果一开始就写个千字文,可能很快就放弃了。就像跑步,一开始就每天5公里,跑一周可能就放弃了,反倒是每天一公里更容易坚持下去。

因为是一日一课,所以这不只是一个本子,还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日课」每天有一段民国老课本的课文,「日禅」每天一个禅宗的小故事,图文并茂。哪怕只是翻看一下都觉得很有趣。另外还有「日趣」和「日诵」系列,17年我买的是这两套。

2.两人一块写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起走。 过去我都是一个人写,没写几篇就撂下了,以至于日记变成季度记;今年是和老婆一块儿写,一天不落,一起走就是走得远。人嘛,总有懒惰的时候,总有忘记的时候,但是两个人一起,就能在懒惰时互相监督,在忘记时互相提醒。

一块写,是在主动创造更有意思的共处时光。除了一起吃饭、睡觉、追剧、运动、逛街,一起写日记也是很好的共同活动。同一张书桌,于是互称同桌,有时候画条三八线;有时候胳膊一挡脑袋一埋,遮住本子,假装学校里“小气的好学生”,调侃一番。写日记时仿佛回到了青葱的校园时光,生活因此多了许多乐趣

3.固定时间地点写

绿色的原野.jpg

我们在书房的书桌上写,日记本就在手边书架最近的一格里,笔筒就在书桌上。纸和笔触手可及,开始“在本上写字”这个动作,就变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书桌不大,但是放的东西很少。一个笔记本电脑,一盒纸抽,一个笔筒,一个迷你垃圾桶。没有杂物,干净利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打开日记本写字,就像走在绿色的旷野中轻轻地哼唱,是一件很舒服享受的事情。

我们在睡前写日记。因为白天的忙碌已经结束了,回顾今天的人和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不会存在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另外,也是因为共同时间不太好找,而睡前这段共同的时间一定是有的,于是在一段时间后,想到睡觉就条件反射似地想到要写日记,不至于忘记。

二.我的意外收获

写日记能带来很多快乐。比如倾诉的快乐,我们可以一股脑把喜怒哀乐都写进去;比如对抗坏记性的快乐,通过记录就是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个人历史博物馆。但是,我要说的不只是这些,它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别的东西。

1.了解真相

人通常都容易过度自信,但是不遇到事,还真不见得能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我曾觉得自己的沟通水平还不差,至少在平均水平之上。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平均水平是怎样的。写日记是在和自己沟通,写了才发现,要把一件事想清楚,简洁明了地写出来,对我而言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经常出现提笔写了一半发现句子不通顺,根本写不下去了,或者主语不对只好换成被动语态才能将就写下去的窘态;经常主次不分,明明今天有三件事想要写,写了半页纸才发现,竟然第一件事还没写完;经常写完一读,发现写的什么垃圾玩意,流水账都写不好;至于提笔忘字的情况就更多了。除了在日记本上写,我还会在印象笔记上用讯飞语音输入法记录一些想法,很快发现自己很少说出一个简洁准确具体的句子,大多是拖沓模糊又残缺不全的只言片语。

从你给别人发的微信语音中,找一段比较长的语音,长按选“转文字”读一下,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另外,我认识到自己的记忆力真的很差,如果不记录,一年过去后,人去楼空,什么也不会留下。有些时候情况特殊,当天没有写日记,第二天再补的时候,常常需要想半天才能抓到一根记忆的稻草,想起来昨天到底是怎么度过的。我惊讶于遗忘之快,更深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最初,发现这些弱点让我感觉很不爽,但是逐渐意识到这是好事,因为这才是真相,是铁一般的事实。只有发现了,才能有针对的进行改善,才能离开那个“平均水平以上的”世界,那个自以为是的世界,那个虚幻的世界。

有些真相甚至令人恐惧,假如自己已经身患绝症,那么是知道好呢,还是不知道好呢?我觉得知道更好,只有知道这个真相,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应对。(想起电影《遗愿清单》里那两个癌症末期的老头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2.蝴蝶效应

因为写日记,我顺便养成了晚上睡觉前看书的习惯。

在某一个晚上,写完日记后老婆说,我们睡前看会儿书吧,于是拿起书就在卧室看了,不知不觉竟然也养成了习惯,每天关灯前阅读二十分钟。

我把它归功于写日记,因为我们采用了和写日记非常相似的模式。

触发点相似:睡觉之前做。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如果准备睡觉,就要写日记”的模式,再加一条“如果打算关灯,就要看书”并不困难。潜意识悄无声息地工作,不需要动用太强的意志力。

启动都很容易:书就放在床头,就在眼皮下,触手可及。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错失行动的机会都是因为启动起来太困难了。就像早上起床一样,最困难的事情不是穿衣穿鞋,而是从被窝里坐起来这个动作,一旦能坐起来,剩下的事情很自然就能完成。另外每次看书的时间也不长,根据书的章节和情节的发展,只看十到二十分钟。

都有奖励:乐趣。写日记时,看本子上图文并茂的小故事是一种乐趣,两个人相互调侃也是以一种乐趣。读书时,我们最初是从王小波的小说开始读的,他的文字画面感十足,情节妙趣横生,两个人相互分享也是一种乐趣。

当我看了《学会如何学习》的课程之后,才知道这其实这包含了所有养成新习惯的要素,不管这习惯是简单的早起喝一杯水,还是困难的每天计划并总结。

三.耐心

苏格拉底说,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写日记,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审视途径,今天一篇,明天一篇,不慌不忙写下去,像一只无声无息穿越沙漠的骆驼,靠着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