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可以向萨利机长学什么?

Plane_crash_into_Hudson_River.jpg
普通人可以向萨利机长学习 简洁有效地说话。

萨利是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的机长,他是神一样的英雄,先说一下他的事迹。

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事故

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客A320从纽约起飞,在爬升过程中遭遇鸟群撞击,两个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危机情况下,萨利机长根据经验在208秒后成功将飞机降落在哈德逊河面上,155人全部幸存,这被成为哈德逊奇迹,这个真实事件被改编成了电影《萨利机长》。

一个奇迹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做得恰到好处:需要机长冷静地判断,副驾驶紧密地配合,乘务员有效地指导,当然还需要乘客都能保持秩序。整场救援行动仅耗时24分钟。在影片结尾,萨利机长这样说:

不只是我,是我们所有人,是杰夫和堂娜、希拉和多琳、所有的乘客、救援人员、空管人员、轮渡船员、还有警局潜水小队,我们都尽了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幸存的原因.

其他人的全力配合的确很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是那紧急迫降的208秒里驾驶舱里发生的一切。电影高度写实地展示了这208秒,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在飞机撞上鸟群,两个引擎同时熄火时,机长萨利要从副驾驶手中接管飞机控制权。他对副驾驶说:My aircraft(我的飞机),副驾驶立刻移交控制权并回应:Your aircraft(你的飞机)。

一句极其简洁有效的指令,萨利机长就完全控制了飞机。 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但这真的不简单。因为失去动力的飞机离地只有853米,飞机在不断下降。任何一秒甚至一毫秒的耽误都会酿成一场灾难。

找另外一场空难作对比,或许你就能更明白简洁有效地说话是多么地重要。

大韩航空801号班机空难

1997年8月6日,一架波音747从韩国首尔起飞前往关岛,机组人员在降落过程中误判机场位置,过早地下降了飞行高度,结果飞机撞山,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254人中有228人遇难。

事故发生在凌晨一点,关岛下着大雨,能见度低,这些天时地利确实不好,但是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因为机组人员是韩国人,关键时刻他们交流用韩语。

在韩语中,根据说话的场合(正式/非正式)以及和对方的关系(长辈/平辈/晚辈)不同,同样的内容可以用六种方式来说。所谓尊敬阶和准敬阶,平阶和准平阶,基本阶和不定阶。听起来就头疼,以至于我在学习韩语的初期,为了避免对方误会,在不确定使用哪种语体的情况下,我一律采用尊敬阶说话。尊敬语说起来最麻烦,举个例子。

同样的一句“你吃过饭了吗?”
对长辈:식사하셨습니까?(7个字)
对熟人:밥먹냐?(3个字)

当大韩航空的副驾驶和机械师对机长讲话时,他们是不敢采用任何表示亲密或熟悉的语言的,他们得用尊敬语,他们得间接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事后,舱内的录音记录表明副驾驶对于机长的提醒是不够简明直接的,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要知道当时飞机快要撞山了),调查显示,如果在发现危险后,副驾驶和机长的沟通是直截了当,简洁有效的,他们完全有时间爬升并避开那座山,事故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用一整个章节详细说了这个事。(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就是在《异类》这本书里提出的。)

2000年,大韩航空邀请了德尔塔航空公司的戴维·格瑞博来管理运营,戴维·格瑞博的规则非常简单:“大韩航空公司的新语言是英语,如果你想在公司继续任职,那么你就必须做到英语流利。”

在机舱内,他们终于可以不必再去考虑使用哪一种语体更适合去表达对机长的敬意而错失良机了。因为他们得讲英语。

你可能想,我又不开飞机,又不说韩语,管我什么事。可是,你可能开车吧,你不开车,你总坐车吧?

说时迟,那时快

我之前写过,作为新手司机,我不知道后视镜盲区。有一次看到右后视镜里没车,正准备变道,老婆立刻喝道:别变,有车。一个及时的提醒,避免了一次交通事故。四个字,简洁有效。

如果当时她说的是“哎,哎,哎,那个,干啥呢,旁边有车”,可能话音还未落,车就已经撞上了。

简洁有效准确地说话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关于有效沟通的,而有效沟通的第一步是要要简洁有效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满口“嗯”“啊”“呃”“然后”“那个”。如果自我感觉良好,不妨从你给别人发的微信语音中,找一段比较长的语音,长按选“转文字”读一下,看自己的话是否简洁有效准确。我是通过写日记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弱的,我尝试的改善方法是 尽量想清楚之后再开口。 只有在平时说话简洁有效准确,才能在紧急的时刻同样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