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baby.jpg
公元1083年秋,苏轼的第四个孩子在黄州出生,按照当时的习俗,满月要行洗儿礼,他写下了这样一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虽是在官场失意的时候写的戏作,说愿孩子愚钝,但他仍希望孩子无灾无难幸福成长,甚至还能成为公卿高官厚禄。前后矛盾更凸显爱子之切。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这样子吧,或者直截了当地说出对孩子的各种期待,或者偷偷地对孩子有所期待。当然,应该也有极少数的父母豁达地对孩子无所期待。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在微信上公布自己双胞胎女儿的预产期时说,感受到了第一次为人父母的惶恐,在孩子出生之前,他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1. 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过好这一生?
  2. 怎么才能在尽好责任的同时不绑架他们的自由?
  3. 怎么才能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赢得他们的尊敬?
  4. 在他们的目光下,我怎么过好自己的后半生?

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父母,这事儿连动物都会,下崽儿嘛。但是他孩子的出生并不能确保这个人因此能成为好父母。作为父母,都会遇到罗振宇想过的这些问题,只不过在生活的琐事面前,可能会逐渐忘掉这些问题,或者干脆视而不见罢了。然而,视而不见并不会让问题自动消失,就像掩耳盗铃,铃儿依然响叮当。

虽然现在还没有为人父母,但是对于这几个问题,我倒是想了想:

1.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过好这一生?

育儿即育己。 这个词最初是在刘未鹏(《暗时间》的作者)的豆瓣书单上看到的。书单的名字就是“育儿即育己”,我看了其中几本,包括《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窗边的小豆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过之后,越发理解育儿即育己的含义。一个人需要学习成长的方面太多了,育儿会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也会发现孩子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比如说专注郑重的态度。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改善自己的过程。

看的几本育儿书中,有大量沟通的理念与技巧。我很快意识到书中的很多知识不仅适用于孩子,而且同样适用于成年人。

比如,我过去一直认为生气是一种不好的情绪,看书后得知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孩子有表达情绪的自由。一个生气的小孩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愤怒能被人理解,即使自己的行为并不受欢迎,大人需要做的是接受孩子的情绪,约束并指导孩子的行为。

知道了情绪没有好坏之后,我恍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从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始,并且学着逐渐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因此也变得更加有耐心,这只是我从中学习到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我愈发明白,要想帮助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

#2.怎么才能在尽好责任的同时不绑架他们的自由?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得很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想,如果能一直保持龙应台的这种不去追的心态,那就能做好这一点。

3.怎么才能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赢得他们的尊敬?

敢于承认并直面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且让孩子看到自己不断的改善与变化,这样的父母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这样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有缺点的榜样才是最有效的榜样。

在孩子面前不假装,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自己总是乐观,才能教会孩子乐观;自己珍惜时间,才能教会孩子珍惜时间;自己不断学习,孩子才可能爱上学习;自己知错就改,孩子才更容易知错就改。

一个好榜样总能赢得尊重,不是吗?

4.在他们的目光下,我怎么过好自己的后半生?

Harris在《I’m OK- You’re OK》里提到里孩子和父母可能的四种关系(以孩子的视角)。

1)我不行,你行。
2)我不行,你也不行。
3)我行,你不行。
4)我行,你也行。

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第一种了,“我不行,你行”,因为相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总是高大强壮有能力的,而孩子弱小没能力还常犯错误;而当父母打骂孩子时,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行,你也不行”;而当孩子大了,越来越有能力了,可能就会进入“我行,你不行”这种状态。

但是,最理想的应该是“我行,你也行”这种状态。我挺好的,你也很不错;我很能干,你也很能干。努力给孩子这种感觉,同时,也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在孩子的目光下,教会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然后自己也努力独立生活。

好问题胜过好答案。 罗振宇的这几个问题,你以不妨也问问自己。